论述烟叶烘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措施
烘烤存在问题
工人比较效益低,专业化采烤队伍不稳定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进城务工青壮年不断增加,导致农村人口呈现老龄化、妇幼化趋势。加之国家扶贫力度增大,地方政府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多、劳动时间短、工资高。而且烟叶采烤过程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报酬低,工人比较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使农村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青壮年纷纷转行,烟叶采烤用工难,妇孺化严重,导致烟叶成熟度把握不准,采生、过熟、过早、过晚、过多、过少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烟叶烘烤的产量和质量。
专业化烘烤技术不高,理赔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烘烤技术的不断发展,烟叶烘烤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各地烟叶烘烤承包人烘烤技术水平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部分专业化烘烤承包人责任心不强,时有人为造成烤坏烟叶的现象发生,造成烟叶产量、质量损失的比例高达8%。并且烟叶烘烤过程中烘烤损失标准判定难、理赔资金较大、理赔保障制度不完善,使得烘烤承包人承担风险大、积极性不高,导致专业化烘烤推广难度大。
烤房群规模较小,规模化效应不高 烤房群规模化程度是影响专业化烘烤推广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烤房群规模越大,专业化烘烤服务队的经济效益越高,烟农烘烤环节花费越低。而目前大部分烟区仍以分散种植为主,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现使用的烤房规模较小(10~20座/群),加之近年来烟区向偏远山区转移,烟地距离烤房群较远,运输成本高,集群烤房承包人实际获得利益少,风险大,出现无人承包的现象。黄平县烟叶生产1~1.67hm2的小户占合同计划的17.4%,这部分种植主体按照自己所拥有的土地种植烟叶,以5~6户为一小组组成“互助组”的形式组织烤烟生产,且使用小型烤房用于烘烤为主,该生产形式在烤烟移栽、烘烤环节节约用工成本,烟农比较经济效益较高。
烘烤过程安全隐患多,把控难度大 安全生产经营涉及烟草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关系到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利益,随着烤烟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化,安全管理显现出许多薄弱环节,特别是专业化烘烤过程中安全隐患多,把控难度大。例如,在烟叶或烟用物资的运输过程中易发生交通事故;装烟和下烟过程中由于烤房较高,烟农在装烟或出烟时,有从高处跌落的风险;烘烤时所需的煤炭、木材、电等能源容易引起火灾、触电事故。
烘烤发展对策
着力培养乡土人才,努力发展新型职业烟农 在烤烟生产过程中,烟草部门必须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与乡镇、村组紧密合作,优先选择以种烟为家庭主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烟农户进行培育,坚定此类职业烟农以“精于此道、以此为生”的信心。逐步将其培养成为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和烟草农业脱贫致富的引领人、带动者,着力打造一支新型烟农组成的乡土型烤烟生产人才队伍。
创新种植主体管理模式,大力提倡适度规模生产种植 烤烟种植主体做到“减小、扩中、控大”模式,即减少种植面积小于1.33hm2的种植户数量,扩大种植面积在2.67~5.33hm2的种植户数量,严格控制种植面积超过5.33hm2的种植户数量,有效降低了种植大户的风险。以现有密集烤房为中心,积极探索和引导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途径,合理规划基本烟田示范区,逐步实现烟田向种植能手流转和集中。每户种植合同签订应满足至少1栋烤房烘烤量,即按1.33hm2、2.67hm2、4hm2种植面积组织烟叶生产,发挥烤房群规模化效应,提高烘烤服务队的经济效益,使烟叶烘烤逐步向集约化发展。
加大烘烤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高烟叶烘烤技术水平 积极推进基层烟叶烘烤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烟叶科技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多途径提高基层烘烤人员的业务水平,优化基层工作队伍,培养一支“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善发现”的烘烤队伍。
加强专业化烘烤工作的监督考核,提升烘烤管理水平 烟叶烘烤现场管理以及技术指导是提高烟叶烘烤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3]。一方面,明确责任分工,烟草公司烘烤现场、烟田管理要明确专人负责专人负责,把具体工作任务目标落实到个人,烘烤期间成立烟叶烘烤技术服务小组,提高烘烤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完善烘烤奖惩制度、做好烘烤监督等措施,加强现场管理,搞好专业化烘烤服务组织和运行工作,从而切实提高烟叶烘烤质量。
转
多重随机标签